2024-12-09
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商标被抢注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华商标协会2023年监测的313家企业中,发现有38家知名企业的商标有被抢注记录,被抢注企业数量比上一年度有所增加。
海外商标抢注通常分为职业抢注人抢注、竞争对手抢注、代理商抢注等。其中代理商抢注情况较为特殊,由于其涉及合作关系,风险防范和应对需要多方面考虑。
代理商抢注海外商标案例
1、洽洽食品在德国被抢注并进行海关备案:洽洽食品的“Chacheer”英文商标和“洽洽图形”商标在德国被OKAI欧凯公司抢注,并在德国海关进行了知识产权保护备案。OKAI公司是柏林一位德籍华人开办的百货公司,主要经营来自中国的食品,并且曾是洽洽的海外经销商。洽治商标在德国被注册,根据欧盟规定,不但洽洽商品进不了德国,整个欧洲市场都会对治治关上大门。后洽洽的海外维权之路经历了7年时间。
2、机电企业商标在巴基斯坦被抢注并受要挟:某机电企业的商标在巴基斯坦被合作多年的代理商抢注并以此要挟企业,如需拿回在巴基斯坦的商标权,必须同意给予该代理商在巴基斯坦5年的独家代理权,否则,该品牌产品将无法再进入该国市场进行销售。最后企业无奈选择妥协,在合作发展中失去了较多主动权。
3、商标授权代理商注册后导致本企业无法申请:某OEM和自主品牌同步经营的电子出口企业,将授权代理商注册商标,并且管理疏忽遗忘此事,导致后来本企业在注册拉美某国商标时,提交的商标被驳回。当地其他经销商担心遭受侵权投诉的风险不敢与该企业合作。后来通过部署替代品牌顺利赢回该市场主动权。
代理商抢注海外商标风险防范建议
代理商抢海外注商标往往出于垄断当地市场的考虑。在国际市场上,国内企业的海外代理商有时会为了确保自身在当地市场的唯一销售代理地位和市场份额控制权,在未经国内企业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注册国内企业的核心商标。这种行为使得他们在与国内企业的谈判中获得了额外的议价能力。而由于合作关系,国内企业前期容易过度信任,后期发生纠纷又难以直接对簿公堂。以下是相关建议:
1、谨慎授权代理商注册,如因合作需要不得不授权,要有明确的权利约束条款。
2、做好多品牌部署的战略规划,避免某一商标被抢注后无法进入该市场。
3、定期做好合伙伙伴地区商标监测,提前预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