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先来看一条新闻:“英国《金融时报》披露 Oura 今年为止的销售额已经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Oura ring 智能戒指的总销量超过 250 万枚,销售额达到约 5 亿美元。此外,Oura 宣布了最新一轮融资规模达到 5.5 亿美元,估值也顺势来到了 52 亿美元。”
智能戒指?戒指也能变成智能?花几百块钱买个智能戒指就能糊弄要花大几万买金戒指,买钻戒的另一半(嘘!别说我说的)?智能戒指也能成为一条新赛道?
图:OURA的智能戒指
先别急着否定,看看这些企业都在干什么:
1、三星,老牌手机品牌,于24年7 月正式推出 Galaxy Ring,融合进三星 Galaxy AI 生态之中,以健康监测功能为核心,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在正式推出后甚至迅速调整了生产计划,将原本计划 100 万枚的产量提高到了 160 万枚。
2、华米在24年初也推出了旗下首款智能戒指 Amazfit Helio Ring,依靠钛合金材质、超轻设计和精准的健康监测功能引来一片好评。
3、荣耀高层也透露内部在开发智能戒指,苹果等品牌也被曝正在开发智能戒指产品......
行业风口似乎愈发清晰,但智能戒指能否打破成见,继续高歌猛进成为一条新赛道呢?
不管你是对其嗤之以鼻,继续在已有产品上耕耘,还是拥抱新赛道,立即开发智能戒指产品,有个问题避无可避,那就是产品仿冒、假冒问题。例如好不容易搞出来的爆品被其他人不费吹风之力抄过去!各种假冒网站公然售卖假冒你的产品!你卖100美金的独家配件,别人“XX同款”9.9包邮!又或者当你销量一路高歌时各种投诉接囧而来。
所以除了生产营销,提前做好知识产权部署,及时地发现假冒行为,并快速侵权应对极为重要!
回到问题本身,智能戒指能否成为一条新赛道?在下结论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传统智能穿戴产品都有什么痛点,再来看看智能戒指如何解决这些痛点,具备哪些优势。
虽然各大厂家在续航是各自发力,已经大为延长了续航时间,但是仍然需要时不时充电,续航问题仍是摆在厂家面前的难题。
用上“笨重”这个词可能会得罪一众智能穿戴产品的爱好者,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能把智能穿戴产品做的佩戴“无感”,而且是包括各项运动中的“无感”相关的产品真是凤毛麟角。
这里的“有用”是指经常被使用,真实可靠,而不是大家认知上面的“有用”。就拿监测血氧水平、心率、呼吸速率的体感监测来说,几乎所有的智能手环都有这个“有用”的功能,但是由于佩戴方式、佩戴的松紧度、汗液等等的影响,数据很多时候是自嗨而“无用”,更是闹过用萝卜测出心率的笑话。还有智能手环地铁刷卡的功能,后面排队的人等你手环识别,扣费那漫长的过程,你可能不知道他们有多克制踹你一脚的冲动(小编曾经是前者,现在就是因为手环刷卡实在太慢变成“他们”中的一员)。
所以,有没有一种能解决以上痛点,重量轻,任何时候佩戴无感,不用频繁充电,功能少,但有用可靠的智能穿戴设备呢?
它来了,它就是智能戒指!
数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虽然功能多,但重量不轻,特别是跑步等运动带来的加速度叠加的重量,很多时候取下后手会感到很轻松,而这种感觉无不是成为设备“吃灰”的理由。而智能戒指很轻,以 Oura Ring 4 为例,其重量最轻的仅为3.3g。更轻的重量更适合在各种运动中佩戴。
用户无需适应,戴上它就像戴普通戒指一样自然。更重要的是,由于佩戴方式简单无感,智能戒指几乎不会干扰日常活动——洗手、睡觉、运动,甚至与衣物摩擦都不必担心。这种特性也让智能戒指成为全天候健康监测的理想载体。尤其是在睡眠监测方面,戒指比手表更适合长时间佩戴,用户可以更轻松地接受设备的存在。
由于智能戒指的更紧贴手指皮肤,相比较手环、手表等易受佩戴的松紧度、汗液的影响,其传感器可以更精准地获取脉搏波动、血氧水平、体温变化等微小数据,这种测量精度,通常高于智能手表佩戴于手腕处的传感器。
在AR眼镜中,要看到自己的手,依赖于眼镜前方的摄像头采样,而手如果为在视线范围外,如背在身体后面,手做的动作就无法采集,也无法显示出来。而佩戴了智能戒指后,智能戒指先天的优势--手势感知能力就可以非常自然、精准的把相关动作采集到智能眼镜中。所以未来AR眼镜能实现什么,智能戒指将占据其中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