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近日,跨境电商圈被一则消息刷屏:自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凡是在华盛顿州注册公司地址的企业,通过亚马逊投放广告(包括展示广告和搜索广告),都将被征收 9%—10.35% 不等的销售税。
这意味着,假设一家企业一年广告投放 100 万美元,仅此一项新政就将额外增加近 10 万美元的成本。对利润本就被广告费、仓储费、物流费层层压缩的卖家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项税收并非个案。它源自华盛顿州新近生效的 Senate Bill 5814,首次将在线广告服务纳入销售税范畴。业内人士普遍担忧,如果这一模式被更多州效仿,美国跨境广告投放的税负可能全面提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出口企业第一次感受到平台生态的不确定性:
广告费持续走高:亚马逊广告 CPC(每次点击费用)从 2018 年的 0.8 美元涨至 2024 年的 1.6 美元以上,部分品类甚至超过 2 美元。广告成本飙升,迫使中国出口企业“卷”得越来越狠。
平台政策频繁调整:封号潮、品牌合规要求、仓储政策收紧……任何规则变化,都可能让中小企业“一夜归零”。
利润被平台“卡脖子”:平台抽佣、仓储、广告,再叠加不可控的政策风险,企业几乎没有议价权,只能被动接受。
换句话说,当企业过度依赖平台生存时,所有命运都握在平台和政策手中,抗风险能力极弱。
面对广告税与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中国出海企业亟需跳出“平台依赖症”,寻找更可控、更可持续的增长路径。独立站正是其中的关键。
掌握用户数据:在独立站中,用户数据、购买行为、复购路径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有助于企业积累长期资产,而不是被平台“屏蔽”。
品牌建设可控:独立站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品牌对外的窗口。通过沉淀品牌形象,企业能逐步摆脱低价竞争,形成壁垒。
营销方式灵活:相比平台广告“一刀切”,独立站可以通过 SEO、社交媒体、红人合作、邮件营销等多元化方式触达用户,降低获客成本。
风险分散:平台政策收紧、广告税上涨时,独立站能起到“第二增长曲线”的作用,帮助企业不至于被单点打击。
需要强调的是,独立站并非要取代平台,而是形成互补关系。
平台是流量入口,帮助企业快速接触全球消费者;
独立站是流量蓄水池,帮助企业沉淀私域资产、提升利润率。
真正健康的出海企业,应当建立“平台 + 独立站”的双轮驱动模式。
亚马逊广告征税,敲响了又一次警钟:过度依赖单一平台,随时可能被政策和规则裹挟。对于志在长期发展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说,独立站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补齐的战略短板。
未来属于那些能在平台流量红利和品牌独立性之间找到平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