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亚洲行:关税风暴下的三手棋

2025-09-02

来自盟友的背叛

长期以来,印度都视美国为忠诚的盟友,在盟友的怂恿下,对中国屡屡挑起事端。然而,近日印度感觉自己被深深地背叛了:8 月 27 日,美国宣布对印度商品全面加征 50% 关税。

对于印度来说,以纺织、宝石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首当其冲,就业与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印度智库预测,对美出口额可能从 870 亿美元骤降至不足 500 亿美元,堪称断崖式下滑。

这并非单纯的贸易争端。美国副总统万斯直言,对印关税是“次级制裁”,核心目的在于削弱俄罗斯石油收益,迫使其在乌克兰问题上妥协。由于印度大量采购俄油,华盛顿试图通过经济施压改变其能源政策。由此,印度被推上地缘博弈的前台。

在压力下,莫迪四次拒接特朗普来电,引发舆论热议。分析普遍认为,他担心通话内容被曲解,选择以“沉默”示强,同时回应国内支持率高涨的“自力更生”呼声。印度政府也祭出“三重动作”:一是调整关税政策、拓展非美出口市场;二是明确表态继续采购俄油;三是企业层面暂停部分现货采购,等待官方指令。这些动作虽未能根本化解危机,却凸显出印度的对美强硬姿态。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莫迪启动亚洲行。8 月 29 日至 30 日先访日本,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再赴中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并与中俄领导人会晤。这被普遍解读为印度在“关税风暴”下的战略突围。

莫迪亚洲行:不愿做棋子的旗手


第一站:日本——经济与安全的托底

莫迪此行首站选择日本,原因直观而现实。日本承诺未来十年在印投资 10 万亿日元(约 680 亿美元),覆盖基础设施、制造业、清洁能源与技术领域,为承压的印度注入“强心针”。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战略安全。两国正酝酿修订《安全合作联合宣言》,并推动“经济安全倡议”,覆盖半导体、关键矿产和药品等领域,以加强供应链韧性。双方还计划在人工智能和初创企业生态系统上展开合作。

在地缘政治层面,印日同属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但在印美关系急速降温、特朗普政策日益不确定之际,印度选择深化与日本的双边合作,为 QUAD 稳定性托底;而日本也希望借此稳住国内政局。东京之后直赴天津的紧密行程,则释放出“议题分离”的信号:对日强调经济与防务,对华则着重管控分歧与经贸合作。


第二站:中国——再出发而非解冻

莫迪随即开启七年来首次访华,并出席上合峰会。这是自 2018 年后首次访华,也是 2020 年边境冲突后的重启,恰逢中印建交 75 周年,意义特殊。

印方最初对是否参会态度暧昧,直到 8 月美国宣布新一轮关税当晚,印媒才放风莫迪将访华,随后王毅访印,两国迅速敲定行程。背后折射出印度在承压下的现实选择。

双方近期在务实修复:讨论恢复直航、放宽签证、重启边贸点;印度考虑放宽对中企投资审查,中国取消部分资源出口限制;外长会谈还就边境问题达成 10 点共识。这些“小动作”累积,正成为重建互信的土壤。

从经贸看,2024 年双边贸易额达 1384.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显示出关系韧性。面对逆全球化,两国都认识到边境摩擦毫无意义,更需聚焦发展、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

在国际格局中,美方将关税和制裁工具化,反而让中印在“战略自主”上找到共同语言。中方强调“龙象共舞”,印方也表态两国是发展伙伴而非竞争对手。这并非所谓“反美联盟”,而是各自把国家利益置于阵营政治之上的现实选择。


 

莫迪三手棋:妙手?俗手?

整体来看,莫迪此行是面向全局的“三手棋”:

  • 对美国:以拒接电话和政策调整展示底线,避免完全受制;

  • 对日本:以资本和安全合作稳住经济安全与产业升级;

  • 对中国:以务实合作拓展外交回旋余地,为未来积累信任与空间。

     

美国关税与制裁带来的是不确定和分裂,而中印合作释放的则是确定与发展。被特朗普逼出的这趟亚洲行,反而凸显出一个事实:在动荡的世界里,真正稀缺的不是对抗,而是稳定的伙伴与可持续的合作。“龙象共舞”,不仅是愿景,更是大势所趋。

 

出口企业在拓展市场中,最危险的是明明有风险却不知道。海域云拥有域名、电商、社媒、假冒网站等监测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处理,欢迎联系试用。

欢迎扫码联系交流

图片

国际知识产权 全球域名保护

公有云算力云 全球数据中心

外贸企业邮箱 外贸管理软件

企业网络专线 网络品牌监控